“300家門店啟動計劃,現在需要大量招聘人員,有相關團隊(資源)的幫忙對接一下,多謝。”
上午9點多,molly(化名)在一個300多人的生鮮交流群里發出了招聘需求。
molly來自一家新成立的生鮮電商平臺每日菜場,他們計劃今年底前在東北長春啟動314家生鮮門店,目前正在尋找合作伙伴,他們會提供生鮮門店、供應鏈、文案策劃和運營指導。
毫無疑問,它是生鮮電商領域的“后來者”。即便錯過了“早班車”,它依然想借著疫情這場行業“及時雨”搶食生鮮零售的機會。
這只是今年上半年生鮮行業現狀的一個縮影。
2020年的新冠疫情讓生鮮電商行業再次站上創業、投資風口。這個萬億級的市場,不僅吸引了眾多新玩家爭搶入局,老玩家也在持續加碼。
今年7月,美團正式進入社區團購賽道,將原線下生鮮業務“小象事業部”更名為“買菜事業部”,發展美團買菜業務;餓了么也從餐飲外賣平臺升級成生活服務平臺,推出生鮮零售服務;4月,盒馬宣布啟動“雙百戰略”,年內將開設盒馬鮮生會員店和盒馬mini各100家。叮咚買菜今年的營收目標是從年的50億沖到200億元。
盡管是資本寒冬,生鮮電商仍然成為為數不多能融到錢的行業。
今年7月,每日優鮮宣布完成生鮮到家行業最大規模融資——4.95億美元,中金領投、騰訊、tiger global等跟投。
進入8月,社區電商平臺十薈團宣布完成8000萬美元c2輪融資,鼎暉投資領投;誼品生鮮宣布完成25億元融資,騰訊、今日資本領投。
據it桔子統計,2020年上半年國內新經濟消費餐飲食品領域累計投資事件達60起,投融資金額達95.04億元。
其中,生鮮電商共有8起投融資事件,但投融資金額卻占比過半,達55.71億元。
2020年上半年消費領域大額投資事件概覽
今天,生鮮新零售這個市場已經呈現出明顯的大魚和蝦米并存之勢,除傳統生鮮電商外,前置倉、mini店、社區拼團等新玩法不斷涌現。
同時,這些新模式也在不斷自我調整,目前似乎還沒有一種模式是被行業公認走得通的好模式。
生鮮電商玩家們前仆后繼到今天,所謂的頭部玩家都還沒有真正坐穩,他們需要在牌桌上繼續搶占更多籌碼,拼的已經不只是資本,還要拼技術、拼供應鏈、拼用戶體驗。
戰局依然焦灼,盈利仍然艱難,勝負遠未見分曉。
01
價格戰還打不打?
燒錢換規模的路子在互聯網圈已經大行其道很多年。
生鮮電商被認為也會延續互聯網行業的一貫劇情:燒錢補貼——快速擴張——惡性競爭——行業洗牌——巨頭合并——走向寡頭。
回看過去這些年,燒錢補貼的確是生鮮電商的主流玩法,但生鮮電商的底色都是盈利難。
2019年,生鮮行業更是上演了一場大逃殺,“獨角獸”呆蘿卜爆出資金鏈斷裂、社區生鮮妙生活一夜關店80家。
即便是阿里旗下盒馬鮮生、永輝超市旗下超級物種、美團旗下小象生鮮等多家線下門店,也傳出了關店消息。
巨頭的生鮮項目雖然沒有倒閉,但巨額虧損是逃不掉的。比如,2019財年,由lazada、盒馬、餓了么、菜鳥等創新業務導致的虧損高達254億元;運營永輝超市新零售板塊的永輝云創,2019年虧損達12.88億元。
有生鮮從業者發出感嘆,生鮮電商這門生意能不能持續下去,把補貼停了看看就知道了。
疫情之后,隨著用戶線上消費習慣逐漸養成,一些生鮮企業正摩拳擦掌,試圖熄火價格戰,甚至為盈利而戰。
今年4月,每日優鮮創始人兼ceo徐正表示,“線上生鮮超市行業,廣眾、高頻、剛需、量大。如果只是燒錢做規模做增長,一點也不難,但是沒有任何意義。”
每日優鮮合伙人兼cfo王珺則向全天候科技表示,他們已經重新調整策略,優勢不再通過優惠券或補貼來體現,而是將用戶體驗和經營質量作為新的著力點。
每日優鮮新人專享紅包 2018年(左)vs 2020年(右)
對比2018年和2020年每日優鮮發出的新人專享紅包可以發現,雖然紅包整體額度增加到108元,但顯然已經抬高了門檻。
2018年,新用戶注冊可得6元無門檻紅包,現在要使用6元的紅包,訂單額需滿26元;2018年新用戶滿39元可減10元,如今需滿59才能減8元。
對于老用戶,疫情期間,每日優鮮除了滿39減基礎配送費,沒有紅包優惠。目前,針對老用戶只有非常小額的優惠券,比如滿69減3,或者限定品類的小額優惠券滿29減5,總體來看,這些較此前都有所降低。
每日優鮮老客戶優惠券界面
紅包補貼力度減弱已經反映了每日優鮮的態度——價格戰要退坡,要在用戶質量和客單價上尋求突破。
從對門店店長kpi考核標準的變化可以看出,每日優鮮越來越強調服務質量。
每日優鮮上海鎮坪路店長衣瑞琳透露,早期,由于倉庫基礎(損耗、內務、庫存準確性等)比較差,對她的考核中,倉儲端比重較高。現在,占比較大的是服務指標、用戶端的指標考核。
叮咚買菜也在試圖減少對燒錢補貼策略的依賴。目前,叮咚買菜對已注冊普通用戶基本沒有補貼,他們如果購買會員資格,才能享受一定優惠。
叮咚買菜新人專享福利紅包,需分多個訂單使用
拉新方面,叮咚買菜同樣為新注冊用戶贈送108元優惠券,但也需要分多個訂單使用;與每日優鮮類似,低門檻的滿減紅包也對購買品類有限制;只是在39元滿減檔,其優惠金額略高。
不過仍然有新玩家在用補貼這個最簡單粗暴的方式搶市場。
比如巨頭美團。其買菜業務線下地推人員吸引用戶的一大亮點就是注冊送新人大禮包。雖然總額也是108元,但美團買菜的紅包使用門檻明顯較低。
美團買菜新人大禮包組合
對比發現,用戶同樣省20元,在美團買菜只需訂單金額達到59元,而在每日優鮮需要達到99元;在叮咚買菜雖然只需滿45元,但它限制品類。
實際上,新用戶注冊發放108元紅包這個補貼早在2019年就開始了。目前來看,每日優鮮、叮咚買菜雖然聲稱要降低對補貼的依賴,但他們在拉新的補貼力度上都不太敢輕易退坡。
補貼政策調整背后,一是這些生鮮電商平臺正在迎來更好的發展機遇;更重要的是,他們希望提高用戶質量,并尋求盈利。
今年對于每日優鮮最重要的一個點,就是在百億的體量上實現健康經營;下步用3-5年的時間達到千億體量,同時維持健康的盈利性增長,實現公司的全面盈利。
據商業觀察家報道,美菜網今年也將盈利作為業績考核要求之一,提上了日程。其實它早在去年底就曾計劃今年實現盈利。
從投資機構的態度和判斷看,降低補貼、尋求盈利或是整個生鮮電商行業必須努力的方向。
中金資本總裁肖楓接受《晚點 latepost》采訪時稱,“生鮮電商行業大規模燒錢補貼的時代已經成為歷史,投資人的考量勢必更加謹慎,未來能夠持續獲得融資的企業必將是有獨特優勢的龍頭玩家。”
02
什么是好模式?
生鮮可以說是一個包羅萬象的賽道,不僅入場門檻低,就連玩法也出現了前置倉、mini店、社區拼團等多種類型。
到底哪種模式才是最優解?
無門店的純前置倉模式,一度在生鮮領域備受追捧。每日優鮮、叮咚買菜目前都是這種模式。
這種模式最大的特點是,每個前置倉都是一個中小型的倉儲配送中心,總部的中央大倉只需對前置倉供貨。消費者下單后,商品從其附近的前置倉發貨,確保前置倉周邊3公里范圍內最快30分鐘送達。
但前置倉通常選址地段較差,倉內設置也與生鮮零售門店不同,缺少線下流量。
以衣瑞琳管理的每日優鮮鎮坪路倉為例,其面積大概在400平米左右,承載sku已經超過3000個。
鎮坪路倉覆蓋周圍三公里的范圍,單倉日訂單承載量800-1000單;周末峰值或將達到1500單左右,平均每小時訂單約150-200單。
衣瑞琳透露,依靠后臺供需補貨系統,再加上過往的經驗積累和對用戶的剖析,門店能提前預判訂單數量,并進行備貨。而她所在倉,現在實際訂單數與備貨數上下出入已經不超過5%。
除了備貨,前置倉需要完成訂單履約。
“為了履約的及時性,在承諾的時效內將訂單分揀出來,送到用戶家中,我們會根據訂單數量配備人手,”衣瑞琳稱。
目前鎮坪路倉內的長期固定崗位共23人,包括分揀員4名、倉管員2名、配送騎手15名,機動人員2名(含管理人員)。
但由于訂單在周中、周末和節假日數量有明顯變化,倉內也會配備一些彈性兼職人員。
借助系統化、數字化的管理,前置倉可以更好地控制損耗率。
王珺向全天候科技透露,以前做得最好的是損耗率能夠做到(不足)1%,背后的缺貨率能夠做好行業里相對不錯,“現在每天晚高峰之前,我們的售罄率只有5%。”
“在扣除了包含采購成本、優惠券、損耗、物流、配送、前置倉和大倉的房租、人工等運營成本項后,我們仍然盈利。”王珺稱,每日優鮮已于2019年底實現經營現金流為正。
叮咚買菜也表示,“原來生鮮一定是虧錢的,從2月份我們就是盈利的,3月份在盈虧上下,后面都差不多。”
盒馬的盒馬小站也曾采用過純前置倉模式。但今年初,前置倉模式卻遭到了阿里巴巴盒馬事業群總裁侯毅的公開否定。
今年3月,侯毅在媒體溝通會上稱,盒馬的前置倉業務(盒馬小站)將全部升級為盒馬mini或退出。在他看來,“前置倉模式沒有未來”,“盒馬mini才是生鮮電商的終極形態”。
實際上,從超級大店切入的盒馬,一直在探索各種模式。
早期的盒馬采用超級大店模式,不僅自身業績不見起色,甚至一度拖累阿里巴巴整體業績出現巨虧。
2019年二、三季度,不僅盒馬關閉了一些超級大店,它的跟隨者們同樣被帶進了“坑”里。
聯邦國際快遞違反香煙走私法規被罰3530萬美元騎手“裸奔”,美團能做什么?如何經營好快遞公司關注老年人!新加坡郵政推出“郵遞員家訪”計劃日本羅森利用“Uber Eats”開展食品等配送服務 且擴大至東京的13家店鋪寄大件物品到底是選德邦還是用郵政?兩者誰更便宜風口調查:中國人需要“迷你倉”嗎?想寄EMS快遞卻又不想出門怎么辦?三個方法教你如何上門取件